精乾著作

《关帝灵签》

关圣帝君忠义贯日,彪炳日月,大气浩然,英烈盖世,为忠、义、仁、勇、信、礼、智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。广受民间崇祀,万世共抑,千秋不衰!余仰关帝忠义,慕武庙威严,受村老所托,为雷州白岭村关帝武庙敬撰庙联:“浩气丹心彪炳武功扶汉室,佑民福国巍峨庙貌镇罗城”。关帝武庙建后,为宣扬奉祀关圣帝君之神明,予阅各处“关帝签诗”坊本,其最早记载见于清•康熙间(1662—1722年)卢湛编撰的《图志》,说者以为帝君自为托乩而出。关圣帝君签诗,七言绝句百首,流传天下,古今求之无不灵。现每签之后略作简单的解释,以供人们行动之参考。此非特俾求神者趋避,实存关帝之忠义,灵应于万世之后耳。旨望武庙香火之盛,将与天地同不朽。关帝灵应丕昭,显佑群生共长存,使之民族繁荣、国家昌盛、九州和平、八方吉祥,为村民构建殷实、和谐、康宁、兴旺。

《阳光浴照》

阳光浴照(杨光玉照),这是“玉光剑气,直出人间”的小照,也是打开心灵的窗户,让理智、和谐的阳光沐浴、照耀、洒满、根植于我的心田的写照,更是吸收宇宙天地之精华,日月星辰之光照。生活节拍,潮流脉搏,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!享受,是理所当然的事!时尚,就是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!阳光,人类光明的使者,阳光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,每天,我们晨迎朝霞,暮披夕阳,金色的阳光带给我们的是金色的气息,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之光。阳光是世界上最光明、最美好的东西,它能驱赶黑暗和潮湿,温暖我们的身心,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获益匪浅。阳光浴照,让我感受到自然规律不可违,顺其自然则是幸福的真谛;让我的眼光更加深邃,洞察社会的能力更加敏锐,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自然,面对人生的道路更加自信;让我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阔,志向像天空一样高远;使我明白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的道理,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、做人原则,让我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更上一层楼。

《杨公救贫传略》

杨救贫,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。杨氏第62代世祖,祖籍广东信宜,唐僖宗朝国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后寓居江西于都、兴国等地,是我国唐代相地的风水大师。先后定居赣州城郊沙河镇境内杨仙岭以及兴国三僚等地,平素悉心钻研的勘舆术,为世人勘察,择定吉穴佳壤,营造祖先坟墓。在赣南的兴国、于都和宁都一带广招徒弟,开展讲学活动,授以青鸟术,得以让郭杨风水理论系统化。高徒有曾文迪,刘江东、廖禹、赖布衣、刘谦等。杨公具有为人素来光明磊落、坦坦荡荡的性格。但历来流传的说法与他为人处世之道格格不入,不无以讹传讹之嫌。在这一点就连《四库全书》子部七中,总纂官纪昀、陆锡熊、孙士毅和总校官隆费墀等四人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奏呈给乾隆的 “提要”中,也为杨筠松辨诬,“广明中,遇黄巢犯阙,窃禁中至函秘术以逃,后往来于处世。无稽之谈,盖不足信也”。岁月易逝,青山永存。多少个世纪过去了,关于杨救贫这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古人的传说,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,人们对这位为民办实事的先人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的。杨仙岭与杨公坝以及三僚杨公祠堂,成了杨公徒弟们每年祭奠之处。改革开放后,镇政府正以杨仙杨仙岭为旅游景点开始规划沙河镇的旅游业,让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先师遗迹重放异彩。

《雷州爱心慈善会》

本书收录作者为雷州爱心慈善会撰写的章程、会歌、有关提议方案等,以及在慈善会上的讲话稿。

《雷州易学小花》

《雷州易学小花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,该书收入作者近几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,分四大部分汇编而成。第一部分为“变易篇”。作者思骛河洛八卦,上下求索,提出了宇宙万物生成图式、古人所画的河图及北纬30º之谜等问题,详略有致,论理说法,颇有新见。第二部分为“预测篇”作者就易学的预测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。预测奥运何时能在北京召开等预测例题正是他在专深与广博、易理和技法的反映第三部分为“择优篇”。作者对天人合一的思想学习及实践的结合找到了径路,他深入钻研,拓宽思路,纵论天地,关涉科学,对择吉具有独特见解。第四部分为“教育篇”。作者把传统的易学知识应用到教字育人的工作中,发挥易学为现代化教育的智慧价值。紧密结合易卦的卦辞、爻辞、象辞、彖辞等蕴涵的义理,以及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现状,分别对现代教育改革进行探讨,描述了作者对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。

《雷州佛教文化城》

雷州调风九龙坡车落港的宝林禅寺,此地由九条山脉在此聚结,湛堰河水经九十九曲至此汇入大海,宛如九龙戏水。左青龙有将军山辅佐,右白虎有日月星三岭拱照,前以黄牛岗为案山,日月两岭镇守水口。水绕山抱,环境幽静、林荫竹翠、空气清新,景色宜人。山间奇树怪石,飞禽走兽,流泉飞瀑,谷深林密,径幽洞暗,千姿百态的山间岩石,婀娜多姿的海滩红木树林,时有奔突的走兽,常见会聚的白鹭,扑朔迷离的无底洞,飞流直下的瀑布,具有文物价值的“观楼”祖墓,富有传奇色彩的“铜鼓王祖墓”,可供开发利用资源十分丰富。1993年释广照、释德真两位法师,对本人说起寺院建设的困难重重。当时我提出要提高知名度,首先改地名,把“九龙坡”改为“九龙山”,“车落港”改为“潮落港”。“坡”变“山”,为的是提高它的品位;“车”改“潮”,是避开游人的忌讳。并向两位法师分析当地风水,让他们要有信心。受释广照师傅委托,本人设计“中国雷州佛教文化城”,科学与佛学、易学相结合,以体现独特的“天人合一”文化、哲理观念为目标,运用佛理、易理的精髓,巧妙地构置在八卦九宫模式的多种功能建筑群。把学佛修持、开悟益智、教育培养、养生保健、游乐观光、旅游度假相结合,注重游客的参与性等基本模式,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。教育培养与开悟修持相结合,旅游和保健相结合,在游乐中获得养生、治疗和开悟。综合性、系统性强,学术性超前。广泛运用自然保健法,吸引各界人士注意力。把修持、旅游、娱乐与康复结合起来,是未来旅游业的新方向。双层高效益,既有社会效益造福人类,又有高倍率经济效益。不失为当前发展旅游业的新思路,为雷州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。

《寺院建筑风水》

寺院建筑是供养佛家三宝“佛、法、僧”的特殊建筑物。它一要满足佛教供奉佛菩萨、并便于信徒顶礼膜拜的需要;二要能满足保存、储放和使用佛三藏经典的需要;三要能满足僧侣们生活和学习的需要;四要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朝拜者、游览者的需要。佛教寺院建筑,蕴涵着修行者与个人身心的、个人与社会周遭环境的“和谐美”,在浓荫翠谷、江湖的沿岸或高原之巅,皆可看见寺院耸立于其间,所谓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。然而,为了配合现代人间佛教弘法度众的需求,建筑地点开始从山林湖岸走回人群的繁华都市,藉由佛法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寺院建筑设计中,在大众的心田里广植清净的种子。近年来各地时有新建寺院道场,既有道场也不断翻新、增建,显见佛教兴盛的新气象,为了使寺院建设能担当现代化的弘法任务,对寺院建筑风水作一点肤浅的初探。佛教寺院建筑格局要符合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、秩序、稳定环境观,山门、佛殿、修道区、生活区、园林等建筑布局应是平面方形、对称稳重、南北中轴线布局,构成整体严谨、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。佛教寺院建筑艺术,蕴涵着修行者与个人身心的、个人与社会周围环境的“和谐美”。才能配合现代人间佛教弘法度众的需求,担当现代化的弘法任务,在大众的心田里广植清净的种子。

《精进念佛感悟》

本书为作者参加精进佛七共修念佛法会的感悟记录。娑婆如苦海,念佛如乘船,生净土如到彼岸,积善如帆楫盘费,念佛是正因,积善是助缘。夫生死海深,非念佛莫能济度;菩提路远,非净土难以到达。一心皈命阿弥陀佛,愿以净光照我,慈誓摄我。日日念佛,天天精进,七天如一日,一句弥陀不离口。声声佛号为百劫千生消业障;为四恩三有启因缘。精进念佛,念佛精进。精进修行之勇气得到极大提升,甚至于连肉体气机也明显精进。

《<般若波罗密多心经>初悟浅译》

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,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,令人惊叹!然而有多少人读懂了呢?念经不悟是必然的,大彻大悟就不必再念了。为了开悟,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笔调,以现代科学观点,谨慎、精细地解释出来,以启蒙初学,意至善美。希望学佛同修能悟到自心,认识自心,体会到自心,用自心照自心,自心明自心,胜于念千遍万遍。